紫禁城内有一座独特的的石雕建筑为钦安殿

发布日期:2020-01-06
紫禁城内有一座殿堂为钦安殿,始建于明代,这里和其他地方不同,并不是用于居住和办公的地方,而是道教宗教场所。明朝时期,道教盛行,永乐皇帝在迁都之时,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再生,而真武大帝在道教中被称之为北方神玄天上帝,玄是玄武之意,玄武是居于北方的四灵兽,和青龙,朱雀,白虎分列北,东,南,西。
钦安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处设坛祭神的道场,位于内廷御花园正中,因为真武大帝的寓意,所以是紫禁城南北中轴线上最北端的一座殿堂,嘉靖年间,宫中时常有火灾,嘉靖帝是中国帝王中少有的修道之人,所以也潜心供奉玄武大帝,并在此设道场。清代沿袭明制,康熙、雍正两朝曾于此殿为太后建道场,为皇太后祈福。至清末,这里一直是宫中重要的道教祭神场所,甚至每年的8月6日到8月18日,皇帝都会来此行礼,以求庇佑。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钦安殿室内仍保持原状的境况,实属不易,是紫禁城内少数没有经历修葺的场所。
紫禁城
钦安殿是一座形制独特的建筑,它是紫禁城数百座建筑中唯一的一座重檐盝顶式殿堂。钦安殿原为御花园正中的一座独立建筑,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在殿的周围添建矮垣,始自成格局。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坐落在汉白玉石须弥座上,重檐盝顶正中设镏金塔形宝顶。殿的前檐明间、次间设隔扇门,每间四扇,素裙板,三交六碗棂花;东西梢间与两山面皆为槛窗,前檐间各四扇,山面间各两扇,棂花与门相同。殿前出月台,四周围以汉白玉石雕的栏板望柱,栏板刻有穿花龙图案,望柱头以云龙、云凤纹饰相间隔,雕刻手法细腻圆润,图案造型生动,惟妙惟肖,是宫中现存明代早期石雕之精品。月台前及两侧各设台阶供上下。设道场时,可将门扇取下,窗扇大开,室内室外连成一体,宽敞明亮。

除了汉白玉栏杆的栏板作品,在栏杆的台阶部分,雕刻一面极为经典的龙壁,龙壁倾斜向上,上面雕刻龙纹与云纹水纹,云水龙纹交织而独立,结构优美,设计精妙,细腻而恢弘,大气而磅礴,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文化的精髓。
石雕栏杆
殿的四周围以红墙黄瓦之矮垣,南墙与钦安殿相对处辟一门,曰天一门,为明嘉靖年间添建,初称“天一之门”,门外两侧有铜镀金麒麟一对,正中设铜鼎炉。天一门是紫禁城中轴线上最小的一座门,青砖拱券形门洞,双扇宫门,白石券脸,歇山式黄琉璃瓦顶。院墙东西两侧各有旁门供出入,门内南侧各有亭式小殿一座,东西相向而立。
石雕摆件
钦安殿采用与水有关的纹饰来装饰,除天一门直接取义于“天一生水”外,院内的石雕更是以海水、水兽纹饰为主。以水纹海兽图案装饰这座位于宫殿最北的殿堂,是五行学说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乞天赐水以保宫殿平安的思想,并且宫殿因为木质结构太多,烛火使用不当,或者天气干燥,雷电等因素都会出现火灾,所以,也是有求上天庇佑,不要发生火灾的意味。
钦安殿除了传统的石雕制品,在山石艺术的打造方面也独具特色。
05-04
2023
在寺庙雕刻中,雕刻师通常会采用圆润、细腻的线条和形态,以表现出佛像的安详、柔和和慈悲为怀的特点。
12-28
2021
这座寺庙规模不大,不像有些寺庙很大,主要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海月楼、醒园等建筑组成。
11-17
2021
石雕抱鼓石,又称石鼓、门墩、螺鼓石和门枕石,它也是放在住宅、山门等建筑的门槛处,可经稳固大门和门槛的作用。
10-25
2021
佛教寺庙装饰性石材石雕制品。这种石材雕刻品类就很多了,也是人们在出入佛寺最直接看到的石材石雕制品。如装在大门两侧的对联,安装在墙上的石窗花、窗套、浮雕墙、装饰浮雕板等。
10-06
2020
汕头可以说是有着历史文化沉淀,而宗祠建筑的存在,就是汕头文化的具体体现。潮汕的祠堂虽有私祠、宗祠、祖祠和家庙之分,但是习惯上都可以称祠堂。
11-18
2019
石雕是一种以天然原石为材料,通过雕、凿、刻之手法而完成的雕刻品。过去,人们称之为石雕艺术品。最早起源于汉朝时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将其工业化,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石雕艺术品在文化圈内存在并不断更新着,更多的则是以一种石雕产品的形式,走进人们的…
08-01
2019
现在寺院摆置的石雕摆件一般有石灯、石塔以及栽种盆栽的石材花钵,再比如门口的石狮子、石雕大象,山脚下的入口山门,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石制品,这些都是为了让百年甚至千年以后的后人看到如今的人们为寺院作出的贡献。
08-01
2019
现在的佛教寺院喜欢在室外摆放一尊石雕佛像,摆放各式各样的石雕,就是寺院石雕文化的体现。这种文化不仅仅限于单纯的文字、语言、图案、雕像而已,还在于不同的是艺术表现形态、文化构成极其历史渊源。正常来看,佛教寺院的石雕文化包含以下几个元素:首先是文字。寺院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