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那些美不胜收的古石雕元素

发布日期:2020-01-07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北京外城尚未修筑,天坛位于城南郊,称天地坛,是仿南京天地合祭的制度。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立四郊分祀的制度,在北郊另建地坛,天地坛随之改名天坛。五百多年来,天坛在始建的基础上陆续有所添建。
中国皇帝称为“天子”,自汉以来“天子”即有岁首赴南郊祭天的礼仪,天坛就是专为“天子”祭天与祈丰收而设的场所,所以只能在皇帝的都城设立,祭祀的礼仪也是最隆重的。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祭祀建筑群,有两重墙垣环围,外垣南北长1600米,东西宽1700米,内垣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1100米,将天坛分为内坛与外坛两部分,均以西门为主要入口。天坛的主要建筑建在内坛。
北京天坛
圜丘位于内坛东部偏南,是汉白玉石砌成的三层圆形石坛。据明代文献记载,第一层径阔五丈九尺、高九尺,二层径十一丈五尺,三层径二十二丈,均高八尺一寸,坛面和坛脚用琉璃砖砌,四面为琉璃栏杆。据清代文献记载,上层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二层径十五丈、高五尺二寸,三层径二十一丈、高五尺,坛面和栏杆均用石制。这说明清代和明代的天坛有所不同,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祭祀时拉帐幕陈祭器之需,以九五之数将坛扩展了。现存天坛的直径与高度和清乾隆时的尺寸相近,但也不完全一致。三层台的周边有圆形内壝,四面各设壝门一座,柱及楣阈均以汉白玉石制成,清时曾有朱棂的门扉,壝外东南有燔柴炉、瘗坎及五座燎炉,还有望灯台,台上竖望灯杆。圆形内壝外又有方形外壝,壝四面各有一座棂星门。南门外建有具服台,东门外设有神库、神厨、祭器库、牺牲亭、井亭等。
北京天坛图片
方形壝墙北建有皇穹宇,初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原名泰神殿,后改称皇穹宇,清乾隆年间曾大修。皇穹宇坐落在3麦克尔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汉白玉石栏杆。殿堂为圆形平面,八柱圆攒尖顶,上复青琉璃瓦,室内正中设有下为须弥座的石台,台上供奉上帝牌位。殿前东西各有配殿。这组建筑周绕以圆形的围墙,墙面平整光洁,声音可沿内弧墙壁传递,俗称回音壁。门设在正南方。在圜丘和皇穹宇的北面砌有一段墙垣,将内坛又分为南北两处。祈年殿在墙垣以北,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大祀殿,用于合祭天地。其形制是十二楹,正中有石台,上设上帝皇祇神座。殿前有东西庑十二楹,正南为大祀门,有廊与殿相接通。殿后有库六楹,称为天库,顶部复黄琉璃瓦。明嘉靖九年(1530年)定天地分祀,二十四年(1545年)在原大祀殿原地重建三重檐圆形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有所改建,成为现在的形制,并称祈年殿;光绪十二年(1886年)殿遭雷击焚毁,后又按乾隆时建的式样修复。
北京天坛一角
祈年殿建在高约6米、直径90.9米的高台上,台三层,汉白玉石砌筑,称为祈谷坛。殿立于台中心,平面为圆形,直径24.5米,檐柱、金柱均为十二根,中心内金柱四根,三层檐,最上为圆攒尖顶。殿正中设一座白石台,须弥座上有护栏,东西各有一座低矮的长方台,祭祀时安放上帝及列圣神位。祈年殿前东西各有庑房九间,正南设祈年门,门两侧以红墙与庑房连接。在这组建筑的外边围以矩形墙垣,灰砖墙身,绿琉璃瓦墙帽,所以也叫砖城,南、东、西、北各有一门。南门外设丹陛桥,长360米,宽28米,通至圜丘北墙的成真门。桥的东侧设有具服殿,是进行典礼时皇帝更衣盥洗的地方,祀前在台上支搭帐幕。
北京天坛景观
北门外有皇乾殿,建在白石须弥座上,上帝及列圣神位平时存放在这里。东门外建有七十二间长廊,连接着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井亭等。斋宫位于内坛主要入口西天门内,有两重宫墙,各环绕一道深池,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城池。城池呈方形,边长200米,外墙的内侧为砖墙,外侧为一百六十三间单坡顶的长廊,在东、南、北三面设宫门。斋宫正殿东向,面阔五间,以砖券结构支撑顶部,一般称无梁殿。正殿后有一殿一卷的垂花门,门内为寝殿,另有典守房、纠仪房等附属建筑,外重宫墙东北角有一座钟楼。外坛设有神乐署和牺牲所。神乐署是教习乐舞的地方,牺牲所则是饲养祭祀用牲畜的场所。

天坛在总体布局中把主要建筑圜丘及祈年殿放在东侧,形成一条南北向的主轴线,皇帝住宿的斋宫放在西侧,表达了以天神为主的思想。但是斋宫又并非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它与圜丘、祈年殿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势。由于祭天与祈谷不是同时举行,按这样布置,皇帝由斋宫去祭天或祈谷,可以不必穿行,从行走路线上考虑也是十分恰当的。天坛的设计用了许多象征的手法,如圆与方的交错使用寓意“天圆地方”;祈年殿分别用柱子四根、十二根、二十四根来象征季、月、时;圜丘的台阶、栏杆、铺地石块等都取一、三、五、七、九等奇数,奇数为阳,象征与天的联系。

05-04
2023
在寺庙雕刻中,雕刻师通常会采用圆润、细腻的线条和形态,以表现出佛像的安详、柔和和慈悲为怀的特点。
12-28
2021
这座寺庙规模不大,不像有些寺庙很大,主要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海月楼、醒园等建筑组成。
11-17
2021
石雕抱鼓石,又称石鼓、门墩、螺鼓石和门枕石,它也是放在住宅、山门等建筑的门槛处,可经稳固大门和门槛的作用。
10-25
2021
佛教寺庙装饰性石材石雕制品。这种石材雕刻品类就很多了,也是人们在出入佛寺最直接看到的石材石雕制品。如装在大门两侧的对联,安装在墙上的石窗花、窗套、浮雕墙、装饰浮雕板等。
10-06
2020
汕头可以说是有着历史文化沉淀,而宗祠建筑的存在,就是汕头文化的具体体现。潮汕的祠堂虽有私祠、宗祠、祖祠和家庙之分,但是习惯上都可以称祠堂。
11-18
2019
石雕是一种以天然原石为材料,通过雕、凿、刻之手法而完成的雕刻品。过去,人们称之为石雕艺术品。最早起源于汉朝时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将其工业化,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石雕艺术品在文化圈内存在并不断更新着,更多的则是以一种石雕产品的形式,走进人们的…
08-01
2019
现在寺院摆置的石雕摆件一般有石灯、石塔以及栽种盆栽的石材花钵,再比如门口的石狮子、石雕大象,山脚下的入口山门,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石制品,这些都是为了让百年甚至千年以后的后人看到如今的人们为寺院作出的贡献。
08-01
2019
现在的佛教寺院喜欢在室外摆放一尊石雕佛像,摆放各式各样的石雕,就是寺院石雕文化的体现。这种文化不仅仅限于单纯的文字、语言、图案、雕像而已,还在于不同的是艺术表现形态、文化构成极其历史渊源。正常来看,佛教寺院的石雕文化包含以下几个元素:首先是文字。寺院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