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有这么一座承天寺,好似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0-05-07
承天寺位于泉州市南俊巷旧崇阳门东南,五代时始建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明、清时有重修,1985年后再次重修。寺内有大雄宝殿、弥勒殿、法堂、天王殿、钟鼓楼、东西廊及山门等建筑,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与泉州市的开元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

泉州承天寺

图片来源网络

一般有着历史悠久的寺庙,到了一定时间后都需要重修,而重修后的承天寺再现了明、清时期的原貌,大木构架为穿斗式,梁柱用材粗壮精粹,材质优良。大雄宝殿和弥勒殿的内柱皆用整根樟木制作,尺度粗壮,气势雄伟。
门窗雕刻考究,精雕有花卉、鸟兽、几何图案,特别是雀替、垂柱、花板等处的雕饰更加精致,体现了泉州地区木匠高超的技艺水准。其屋顶“合脊收规”的做法、两端反翘的“燕尾脊”、瓷片的剪粘、龙凤相配都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更有雕刻与彩绘之结合,如吊筒的垂头采用多层次的花瓣,施以青白油漆,使其层次分明。梁柱、门窗皆施以朱红油漆为主调,加上青绿黄白色彩的渲染,冷暖对比强烈,显得艳丽华美。
进入山门,是一条宽4.6米、长99.6米、面积458.16米的甬道,甬道南侧,是七座佛塔,间植榕树。

寺庙一角

图片来源网络

中轴线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文殊殿等。从钟楼、鼓楼始,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150米的长廊,连接着弥勒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廊壁上塑有赭色脱胎浮雕高达二米多的二十四诸天像,别具一格,大雄宝殿前有两口放生池。
大雄宝殿前的飞来二塔,形制相同,东侧经幢高5.4米左右,底为八角基座,边长0.76米,基座上为八角须弥塔座,座上分别叠有扁圆石鼓、八角短石柱、幢身、方形短石柱等,中间以仰覆莲石圆盘、八角形石盘、单层八角形塔檐等。下层的扁圆石鼓上雕有飞龙,其上的八角短石柱上每面皆浮雕有脚踏祥云、手持法器的天王等。东侧经幢幢身高0.9米,边长0.17米,西侧经幢幢高0.93米,边长0.17米,是以幢略高于东幢。

石亭子

图片来源网络

承天寺石经幢,分别立于承天寺弥勒殿和大雄宝殿前。以形制观之,为宋代所制,幢构件由当代所施者。虽然整体的石经幢看起来非常的古旧,但是根据专业人士的了解,石经幢有明显的修复痕迹,但原构部分还是颇有可观之处,特别是第四层幢身所刻经文大部分还是比较清晰的。


在承天寺的东边有圆常院、广钦和尚图书馆、旧僧舍、新僧舍、客堂、龙王祠、五观堂、南园故址、大悲阁、会泉宏船法师纪念堂、禅堂、涅盘堂、祖堂等。整座寺庙非常的大气,进过一番修建,仍然还保留着古建筑的独有特色,当你进去参观一番,就好似参观了一座博物馆一样的精彩。
05-04
2023
在寺庙雕刻中,雕刻师通常会采用圆润、细腻的线条和形态,以表现出佛像的安详、柔和和慈悲为怀的特点。
12-28
2021
这座寺庙规模不大,不像有些寺庙很大,主要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海月楼、醒园等建筑组成。
11-17
2021
石雕抱鼓石,又称石鼓、门墩、螺鼓石和门枕石,它也是放在住宅、山门等建筑的门槛处,可经稳固大门和门槛的作用。
10-25
2021
佛教寺庙装饰性石材石雕制品。这种石材雕刻品类就很多了,也是人们在出入佛寺最直接看到的石材石雕制品。如装在大门两侧的对联,安装在墙上的石窗花、窗套、浮雕墙、装饰浮雕板等。
10-06
2020
汕头可以说是有着历史文化沉淀,而宗祠建筑的存在,就是汕头文化的具体体现。潮汕的祠堂虽有私祠、宗祠、祖祠和家庙之分,但是习惯上都可以称祠堂。
11-18
2019
石雕是一种以天然原石为材料,通过雕、凿、刻之手法而完成的雕刻品。过去,人们称之为石雕艺术品。最早起源于汉朝时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将其工业化,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石雕艺术品在文化圈内存在并不断更新着,更多的则是以一种石雕产品的形式,走进人们的…
08-01
2019
现在寺院摆置的石雕摆件一般有石灯、石塔以及栽种盆栽的石材花钵,再比如门口的石狮子、石雕大象,山脚下的入口山门,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石制品,这些都是为了让百年甚至千年以后的后人看到如今的人们为寺院作出的贡献。
08-01
2019
现在的佛教寺院喜欢在室外摆放一尊石雕佛像,摆放各式各样的石雕,就是寺院石雕文化的体现。这种文化不仅仅限于单纯的文字、语言、图案、雕像而已,还在于不同的是艺术表现形态、文化构成极其历史渊源。正常来看,佛教寺院的石雕文化包含以下几个元素:首先是文字。寺院中可以…